當代淺繹 – 仁(一):面面俱到的同理心,創造更好的世界和更好的你

文/廖咸澤

你身旁有被說罹患「直男癌」的朋友嗎?等等啦,這篇不是要抨擊直男們,只是想跟你聊聊「同理心」,它越來越得到大家的關注了。你認為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的特質嗎?或者想像一下,若大家都沒有同理心,這世界會變成怎樣?

當然,這個恐怖景象暫時不會發生,但若不再多點重視,或許這天很快就要來了(?)。而如果你平時會關懷社會議題,接下來的內容很適合你。

「同理心」雖然是頗現代的名詞,類似的概念很早就有了,孟子把它稱作「仁」。如果說同理心的意思是「能設身處地的替人著想、感同身受的敏銳能力」,那麼我們這裡要談的仁,就是同理心,但還要再加上「寬愛的使命感」。

進化的同理心2.0

孟子說「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」,他說的惻隱之心基本上就是同理心,而且很常是自動化的,也就是你看到什麼令人難過的景象,你不必刻意去細想就會心酸酸:(。可以說它是人類的本能,但因人而異。例如有的人惜愛流浪動物,有的人看到社會新聞就緊皺眉頭不斷嘆氣,有的人則對很多事情都無動於衷。

同理心有什麼好處?不只是人們相處溝通的絕佳利器,也是人類社會維繫良善與治安,不可或缺的素養。時時能替別人著想就不至於產生嚴重衝突,畢竟能站在對方立場思考,本身就是和諧友善的交流方式。

同理心的反面是自私──自私雖然是人本能的生存之道,人總要生活的嘛,如果不為自己努力和別人競爭,就很難賺錢餬口了。但缺少同理心來協調、平衡的自私,他會以為自己站的地方是觀看這世界的唯一角度,他只是他人的旁觀者,忘記怎麼想像別人的經驗,甚至是伸出援手了。

說到這邊,我想大家應該早對同理心有充分了解,可是「仁」又稍微不同了。「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」,其實同理心只是「仁」的端始而已,仁要比同理心又更加深邃,堪稱同理心2.0。

在你的生命中,有體會過「使命感」嗎?一種非我不可的,希望自己能夠承擔、盡力完成的期盼,以及就算事情不是自己的責任也無所謂的、義無反顧的決心。

仁就是同理心搭配使命感的體現。也就是說,不只是要同理,還要肩負起改變不良現況、盡全力實踐良善的強大精神。就像曾子說的:「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後已,不亦遠乎?」曾子就真的把仁心掛在身上,直到生命盡頭了。

咦?可是有同理心還不夠嗎,為何還要進一步做到仁?如果具備同理心已經是暖人特質,那擁有仁心的你,內在的魅力肯定難以抵擋(?)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你看不慣這個世界亂紛紛,想要為世界做點改變,只有同理心絕對不夠。改變需要有使命感的、能擔負責任的意志,它來自你良知的動能,是巨大足以撼動山海的力量,而你百分之百做得到。

回答本文一開始的兩個問題,同理心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的特質嗎?是,它其實是你自然而然的本能,同樣的,使命感也是。若大家都沒有同理心,這世界會變成怎樣?老實說,這件事已經漸漸發生了,而我們到處都能看到社會問題。所以更需要你的仁心,把失衡的秩序平衡回來。

具體該怎麼做?看下一篇文章→當代淺繹 – 仁(二):發揚仁心有哪四個入門層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