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廖咸澤
如果你找不到和爸媽相處的平衡,例如一邊覺得爸媽很辛苦,一邊覺得囉唆愛管事;心想應該對爸媽溫柔有愛,又很容易對他們發脾氣;嫌棄爸媽固執很笨聽不懂,這樣想又好愧疚……,那你和過去的我面臨相似的窘境。
我曾經還有一個想法,「我也想要孝順,但每件事都順從爸媽的意思,我就沒有自己了」。爸媽世代的價值觀跟我差距很大,總不能都聽他們的話,活得老古板吧。孝順就意味著失去自我嗎?
這篇文是我幾年來消化後的心理,希望也說給你聽。
親子關係自古以來都是複雜且人人必須經歷的課題,老實說呢,大家都是初心者:你是頭一回當孩子,爸媽也是第一次當你的爸媽,沒有人非常上手。要把這道題作答得很漂亮,都沒有太多把握。幸好先走過一遭的前輩們有留下些許方法。在古時談孝是天經地義的,這件事到現代並沒有改變,而且現在我們更需要「孝」來慢慢修補與爸媽的連繫。
孝的幾個基本要件是:奉養、接納、尊敬、愛護自己。
奉養
爸媽在孩子沒有自生能力時扶養他長大,等到爸媽年邁時由孩子撫養,這事合情合理,應該是不證自明了。不過奉養不只是供爸媽溫飽而已,還可以時時陪伴、關心,在爸媽憂樂時能分享心情,在爸媽病痛時能親侍照顧、不離左右。若能做到陪伴早晚起居,那是更溫情的。
更重要的一點是,先替爸媽想到他們可能的擔憂,並且及早做好安排。例如爸媽會掛心其他子女的生活狀況,那你可以先替他們問候你的兄弟姊妹,在需要時提供協助。總是先早一步替爸媽著想,就能讓他們少一些負擔。
接納
父母在養育我們時,悉心接納我們的無知、缺點、頑皮,那我們能換位對待、同理父母嗎?爸媽也有一時不夠明白、想不清楚、固執的時候,和曾是孩子,甚至是現在的我們一樣,這是人之常情,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。但不要因為爸媽是最親的人,就嫌棄他們愚笨、愛發脾氣。正因為是最親的,所以要以最大的包容相處。
如果爸媽犯錯怎麼辦?不要直接了斷的指正甚至責備。學學孔子說的:「事父母幾諫。見志不從,又敬不違,勞而不怨。」當爸媽有些毛病犯了,就在他們開心時溫柔委婉的提醒他們(別在情緒上啊會被罵的),一次不夠,那就兩次、三次……,如果爸媽一時改不了也沒關係,仍然尊重、順從他們的意思,直到因為你的提醒,讓他們慢慢調整好為止。
尊敬
對於生養照育自己的爸媽,我們若不尊重,還有誰比他們更值得尊敬呢。可是尊重該怎麼實踐?不忤逆、不辱罵是基本,相處時要和顏悅色、不露出怒氣或不耐,專注聽爸媽對我們說話,一是不惹爸媽生氣,二是不讓爸媽擔心。你可以和爸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,但說話不隨便,舉止不輕佻,禮貌同樣非常重要。
你還可以用誠懇表達尊敬。《孝經》說:「孝子之事親也,居則致其敬,養則致其樂,病則致其憂,喪則致其哀,祭則致其嚴。」無時無刻不以適切的情緒和態度體貼父母,該喜則喜,該憂則憂。爸媽一定會因你的懇切而感受到敬愛的份量,這是奢華的物質享受也沒辦法取代的。
所以孔子說:「今之孝者,是謂能養。至於犬馬,皆能有養;不敬,何以別乎?」只是單純給父母溫飽,那和養寵物牲畜沒什麼不同。尊敬才是孝應有的模樣。
愛護自己
如果爸媽的身體受了傷,你會感覺到難過不捨嗎?你會,相對的,爸媽也一定會。你的身體是父母無私給予的,這並不意味他們佔有你,反而是把你視作獨立的個體,卻又比任何人更珍惜。所謂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」正是希望孩子用同理心體貼父母,所以好好照顧自己是很重要的!爸媽總是擔心著呢。
另一種愛護自己,則是好好善待自己的心情。你若總是愁怒滿面,爸媽看了也心疼呀。如果一時間沒辦法排解情緒,至少可以做到在爸媽面前保持笑容,或者就暫時迴避吧~不是要你刻意或虛假,而是學習安撫情緒,也是愛自己、體貼爸媽的方式。
最後一種愛護自己,和你的品行息息相關。保持、培養心中的善,讓父母驕傲;調整、反省言行的缺點,讓爸媽不因此懊惱。你是父母生命的延伸,這一生有所成就,爸媽會與有榮焉的。而所謂的成就,未必是在財富或社會地位,而是盡可能發揮良知、不亂作惡的人。
這就是「父母唯其疾之憂」,讓父母只在孩子不得已生病時才擔憂,其他時候就讓爸媽安心生活。
如何和爸媽良好相處,同時保有自己?
爸媽會堅持要你順從他們的意思嗎?或總是固執己見,讓你無所適從?彼此一天到晚爭吵不休?那要記得,孝順絕對不是孩子單方面的盲從,親子關係畢竟是雙方的心一起互動。
就像前文說的,當父母犯錯時,孩子是可以委婉勸說的。這代表著孩子有時是父母的良知,把持著父母不易犯錯。但如何說、說什麼、何時何地的說,這些都是溝通的訣竅。這裡就是我們可以和爸媽相處,但同時保有自我的空間,找到自己的立場,爸媽就不容易越線,甚至會挺身支持。
當意見不合時,良知是你的立足點。
第一步要先反省自己:我這麼做確實對嗎?有沒有太偏頗是自己自私想要的,而不是大局都能圓融?有沒有不完善的地方,讓父母掛心的?如果不對,那就調整,找到更合切良知的選擇。
第二步再觀察爸媽的出發點,是否真的為我好?或是有其他考量?如果知道爸媽是真為自己好(通常是擔憂),或許你不必這麼放在心上。知道父母的善意已經是件好事,再溝通調整方法、讓爸媽安心就可以了。倘若爸媽立意未必良善,那就好好的勸說吧。
讓爸媽仔細的知道你從良知而起的看法,態度溫柔,時日一久,爸媽一定能夠體會的。因為每個人都有良知,良知的共鳴是強大的說服力量,那是打從心底的理解。有時爭吵會讓彼此越離越遠,溝通也會愈加不良。
學習孝順,也是自我提升
你知道孝順也能提升自己嗎?現代社會非常講究「人的感受」,同理心、懂得照顧人,等於懂得掌握事業,懂得應對各種人際關係。親子關係是你人生第一種接觸的關係,同時也是最重要的,它從你出生起,就讓你學習應對其他各種關係並打下重要基礎,堪稱人際關係的新手村!
這就是為何古代聖人都很孝順。因為當你孝順,你觀察人的能力會更加敏銳,你會知道如何無微不至的體貼,明白如何進退有度、不失禮節。要當領導者絕不能失去這個能力,要培養自己有深度品質的內在,孝順更是必備。